2025-09-18 14:00:37 0
在环氧地坪工程中,混凝土分层并形成粉煤灰层的主要原因如下,结合参考资料分析如下:
材料配比与性能缺陷
粉煤灰颗粒轻、细度高(需符合GB/T 1596标准),若掺量过高(如超过30%)或搅拌不均,易在混凝土振捣时与粗骨料离析,导致粉煤灰随浆体上浮形成富集层。
混凝土水胶比过大时,浆体流动性增强,加剧粉煤灰与骨料的分离。
施工工艺不当
振捣不充分:尤其墙边、柱边等边角区域,振捣器难以完全覆盖,骨料下沉受阻,粉煤灰浆体富集于表层或边角缝隙。
浇筑间隔过长:分层浇筑时,若下层混凝土已初凝,上层未及时覆盖,粉煤灰颗粒可能在界面处聚集。
模板漏浆:模板密封不严导致浆体(含粉煤灰)流失,边角处形成薄弱分层。
养护与收缩影响
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(养护不足),粉煤灰层因收缩差异而显性化。
大体积混凝土若未添加缓凝剂或控制水化热,收缩应力加剧分层风险。
优化材料配比
控制粉煤灰掺量(建议≤30%),优先选用Ⅰ级或Ⅱ级粉煤灰(符合GB/T 1596标准),并搭配减水剂降低水胶比。
添加微硅粉等矿物掺合料,增强混凝土密实性。
规范施工工艺
加强振捣:采用小型振捣器对边角补振,确保骨料与浆体均匀分布。
控制浇筑间隔:分层浇筑时需在下层初凝前完成上层覆盖。
模板处理:浇筑前湿润模板并密封接缝,减少漏浆。
强化养护
浇筑后及时覆盖养护,避免表面水分过快蒸发导致收缩开裂。
环氧地坪施工前,需彻底清除粉煤灰浮层并打磨基层,确保粘结力。
点
击
隐
藏